发布时间:2015-03-18 20:0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
这些天,陈
陈成周是高庙乡李家坡村的一名退休老师,今年72岁,自幼练就一手好字,是市区逢年过节对联市场的“铁杆”商家。眼下,在高庙乡像他这样“捣鼓”“节会经济”的大有人在,“节会经济”也已逐渐成为该乡的一大亮点。
近年,为发展“节会经济”,高庙乡先后投资百余万元对大安集会市场进行环境整治和档次提升,对市场区域进行科学划分,确定专人经常打扫卫生,完善餐饮等服务功能,添置展板等公益设施,着力为“节会经济”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。每遇大型节会活动,乡里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,为当地商家、能人牵线搭桥,争取机会和展位。对当地特色产品,该乡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包装,借助各种节会进行推介,通过产生品牌效应,增加群众收入。对当地的才艺技能团队和人员,注重加强联系、宣传和服务,通过节会展示变才艺、手艺为产业收入,延伸“节会经济”。
侯村农民南方通过参加旅游节、特博会、年货会等节会展销活动,其树叶画、麦秸画、根雕等工艺品名声大震,经济效益倍增,一个根雕茶几价值逾万元;小安村借助举办花椒采摘节,不但有效解决了花椒采摘难,而且还破解了花椒销售难题,同时带动了当地餐饮业;黄底村农民郭林红借助春节等时机,推出地域特色鲜明的枣糕、豆包等年糕;穴子仓村农民王志军和侯村农民丁五珍各自组建的民间艺术团队,抢抓节会机遇,积极联系喜丧红白事情,开展上门服务;关山农民花椒专业合作社积极参加“国字号”的农博会、特博会等大型节会活动,不但身价倍增、每斤50多元,而且出现供不应求局面;窑头的草莓、高庙的红薯也都成了市区节会的“宝贝蛋儿”。蓄势待发的“节会经济”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。
《高庙乡:“节会经济”蓄势待发》由河南新闻网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smx.yuduxx.com/hubin/{141130.html,谢谢合作!
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未经豫都网(以下简称本网)许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。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,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。